伴隨著諸多共識的達成和理論成果的收獲,為期兩天的第四屆中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論壇圓滿落幕。作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專業論壇,“消除貧困”一直是論壇永恒的主題。哪里脫貧發展得好就去哪里看,哪里脫貧發展最有經驗就去哪里學,從2006年開始,中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論壇的足跡先后踏過了天津、貴州畢節和云南昭通,今年深秋,宿遷以“后發突破”的發展姿態吸引了諸多學者專家。
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司長李春光認為,江蘇宿遷屬于新時期扶貧開發領域里的扶貧先鋒,做的很好,力度也很大,宿遷在脫貧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上走在了江蘇和全國的前列,這次來宿遷也讓我收獲很多。我們下一步也要找機會來更多地總結江蘇的經驗,宿遷的經驗。
李春光說,貧困是多維度的,你可能在收入上是貧困的,你可能在消費上你是貧困的,你可能在享受社會公共資源上面你可能是貧困,這就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來做。比如說用水的問題,道路暢通的問題,危房改造的問題,教育的問題,醫療的問題,包括職業教育學校的問題,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圍繞我們今后核心攻堅形成一種內心的合力,整合相關的資源。
與會的張梅穎、厲以寧,李春光等領導和嘉賓,無論是走讀宿遷,還是坐而論道,宿遷17年來的發展巨變都令專家學者們贊賞不已!如何能洼地崛起,“宿遷經驗”究竟是什么?那就是“后發”宿遷在“先發突破”中探索出的全新路徑。
宿遷市委書記藍紹敏認為,后發地區遇到的矛盾多,困難大,應該說瓶頸制約也非常的多,在這么一個形式和背景下,怎么用改革的辦法找思路,用創新去突破瓶頸,化解難題,那應該說我們宿遷無論是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,還是科技創新卷上,還是包括地票交易上,都是做了很多的探索,應該說對我們的發展,對我們難題、瓶頸的化解,都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。
據了解,宿遷實施新一輪行政審批改革,只保留57項審批權限,精簡率超過70%,宿豫區一條路上集聚了14家上市公司;宿遷在全國率先向1033家企業發放了7247.4萬元科技“創新券”,撬動了14.1倍的企業科技創新投入。在大會開幕式上,宿遷市委書記藍紹敏結合一個個生動的發展實例,將宿遷突出精神引領、突出增量帶動、突出科技創新、突出改革創新、突出城鄉統籌的寶貴經驗娓娓道來,贏得與會人員的滿堂喝彩。
藍紹敏說,大家講后發地區有后發優勢,我的理解是后發地區沒有后發優勢,在緊環境下,后發地區和發達地區遇到同樣的矛盾困難和問題,但是如果說,我們能堅持科技創新,走一條和發達地區,先發地區不同的路子來講,對我們就是找到了一個最好的起跳板。